SpringBoot统一异常处理详解
SpringBoot统一异常处理详解
一、概述
后端规范入门参考:Spring Boot后端接口规范
1、统一异常处理介绍
Spring
在3.2版本增加了一个注解@ControllerAdvice
,可以与@ExceptionHandler
、@InitBinder
、@ModelAttribute
等注解注解配套使用。不过跟异常处理相关的只有注解@ExceptionHandler
,从字面上看,就是 异常处理器 的意思
2、原理和目标
简单的说,该注解可以把异常处理器应用到所有控制器,而不是单个控制器。借助该注解,我们可以实现:在独立的某个地方,比如单独一个类,定义一套对各种异常的处理机制,然后在类的签名加上注解@ControllerAdvice
,统一对 不同阶段的
、不同异常
进行处理。这就是统一异常处理的原理。
对异常按阶段进行分类,大体可以分成:进入Controller
前的异常 和 Service
层异常
目标就是消灭95%以上的 try catch
代码块,并以优雅的 Assert
(断言) 方式来校验业务的异常情况,只关注业务逻辑,而不用花费大量精力写冗余的 try catch
代码块。
二、Assert(断言)
1、概述
**Assert(断言)**是Spring 家族的 org.springframework.util.Assert
,在我们写测试用例的时候经常会用到,使用断言能让我们编码的时候有一种非一般丝滑的感觉
Assert
的部分源码,可以看到,Assert 其实就是帮我们把 if {…} 封装了一下,抛出的异常是IllegalArgumentException()
1 | public abstract class Assert { |
2、Assert自定义实战
2.1 自定义接口Assert
Assert断言方法是使用接口的默认方法定义的,然后有没有发现当断言失败后,抛出的异常不是具体的某个异常,而是交由2个newException接口方法提供。因为业务逻辑中出现的异常基本都是对应特定的场景,比如根据用户id获取用户信息,查询结果为null,此时抛出的异常可能为UserNotFoundException
,并且有特定的异常码(比如7001)和异常信息"用户不存在"。所以具体抛出什么异常,有Assert的实现类决定。
1 | public interface Assert { |
2.2 自定义异常
1 | public interface IResponseEnum { |
2.3 Enum整合
代码示例中定义了两个枚举实例:BAD_LICENCE_TYPE
、LICENCE_NOT_FOUND
,分别对应了BadLicenceTypeException
、LicenceNotFoundException
两种异常。以后每增加一种异常情况,只需增加一个枚举实例即可,再也不用每一种异常都定义一个异常类了
1 | public interface BusinessExceptionAssert extends IResponseEnum, Assert { |
2.4 实战检测
使用枚举类结合(继承)Assert,只需根据特定的异常情况定义不同的枚举实例,如上面的BAD_LICENCE_TYPE
、LICENCE_NOT_FOUND
,就能够针对不同情况抛出特定的异常(这里指携带特定的异常码和异常消息),这样既不用定义大量的异常类,同时还具备了断言的良好可读性
1 | private void checkNotNull(Licence licence) { |
三、统一异常处理器
1、异常处理器说明
1.1 handleServletException
一个http请求,在到达Controller
前,会对该请求的请求信息与目标控制器信息做一系列校验
-
NoHandlerFoundException
:首先根据请求Url查找有没有对应的控制器,若没有则会抛该异常,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404异常,但是实际上当出现404的时候,默认是不抛异常的,而是 forward跳转到/error控制器,spring也提供了默认的error控制器,如果要抛出异常,需要配置1
2spring.mvc.throw-exception-if-no-handler-found=true
spring.web.resources.add-mappings=false -
HttpRequestMethodNotSupportedException
:若匹配到了(匹配结果是一个列表,不同的是http方法不同,如:Get、Post等),则尝试将请求的http方法与列表的控制器做匹配,若没有对应http方法的控制器,则抛该异常; -
HttpMediaTypeNotSupportedException
:然后再对请求头与控制器支持的做比较,比如content-type
请求头,若控制器的参数签名包含注解@RequestBody
,但是请求的content-type
请求头的值没有包含application/json
,那么会抛该异常(当然,不止这种情况会抛这个异常); -
MissingPathVariableException
:未检测到路径参数。比如url为:/licence/{licenceId}
,参数签名包含@PathVariable("licenceId")
,当请求的url为/licence
,在没有明确定义url为/licence
的情况下,会被判定为:缺少路径参数; -
MissingServletRequestParameterException
:缺少请求参数。比如定义了参数@RequestParam("licenceId") String licenceId
,但发起请求时,未携带该参数,则会抛该异常; -
TypeMismatchException
: 参数类型匹配失败。比如:接收参数为Long型,但传入的值确是一个字符串,那么将会出现类型转换失败的情况,这时会抛该异常; -
HttpMessageNotReadableException
:与上面的HttpMediaTypeNotSupportedException
举的例子完全相反,即请求头携带了"content-type: application/json;charset=UTF-8"
,但接收参数却没有添加注解@RequestBody
,或者请求体携带的 json 串反序列化成 pojo 的过程中失败了,也会抛该异常; -
HttpMessageNotWritableException
:返回的 pojo 在序列化成 json 过程失败了,那么抛该异常;
1.2 handleBindException和handleValidException
参数校验异常
1.3 handleBusinessException、handleBaseException
处理自定义的业务异常,只是handleBaseException
处理的是除了 BusinessException
意外的所有业务异常。就目前来看,这2个是可以合并成一个的
1.4 handleException
处理所有未知的异常,比如操作数据库失败的异常。
注:上面的
handleServletException
、handleException
这两个处理器,返回的异常信息,不同环境返回的可能不一样,以为这些异常信息都是框架自带的异常信息,一般都是英文的,不太好直接展示给用户看,所以统一返回SERVER_ERROR
代表的异常信息
2、自定义统一异常处理器类
将异常分成几类,实际上只有两大类,一类是ServletException
、ServiceException
,还记得上文提到的 按阶段分类 吗,即对应 进入Controller
前的异常 和 Service
层异常;然后 ServiceException
再分成自定义异常、未知异常。对应关系如下:
-
进入
Controller
前的异常: handleServletException、handleBindException、handleValidException -
自定义异常:** handleBusinessException、handleBaseException**
-
未知异常: handleException
1 | 4j |
3、其他类型统一处理器
1 | 4j |
4、统一返回结果
code
、message
是所有返回结果中必有的字段,而当需要返回数据时,则需要另一个字段 data
来表示。所以首先定义一个 BaseResponse
来作为所有返回结果的基类
然后定义一个通用返回结果类CommonResponse
,继承 BaseResponse
,而且多了字段 data
;为了区分成功和失败返回结果,于是再定义一个 ErrorResponse
最后还有一种常见的返回结果,即返回的数据带有分页信息,因为这种接口比较常见,所以有必要单独定义一个返回结果类 QueryDataResponse
,该类继承自 CommonResponse
,只是把 data
字段的类型限制为 QueryDdata
,QueryDdata
中定义了分页信息相应的字段,即totalCount
、pageNo
、 pageSize
、records
。其中比较常用的只有 CommonResponse
和 QueryDataResponse
,但是名字又贼鬼死长,何不定义2个名字超简单的类来替代呢?于是 R
和 QR
诞生了,以后返回结果的时候只需这样写:new R<>(data)
、new QR<>(queryData)
因为这一套统一异常处理可以说是通用的,所有可以设计成一个
common
包,以后每一个新项目/模块只需引入该包即可
参考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