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ava泛型
一、泛型介绍
1、简介
Java 泛型(generics)是 JDK 5 中引入的一个新特性, 泛型提供了编译时类型安全检测机制,该机制允许开发者在编译时检测到非法的类型
参数化类型:
- 把类型当作是参数一样传递
**<数据类型>**
只能是引用类型
相关术语:
ArrayList<E>
中的E称为类型参数变量ArrayList<Integer>
中的Integer称为实际类型参数- 整个称为
ArrayList<E>
泛型类型 - 整个
ArrayList<Integer>
称为参数化的类型ParameterizedType
2、泛型优点
- 类型安全。 泛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 Java 程序的类型安全。通过知道使用泛型定义的变量的类型限制,编译器可以在一个高得多的程度上验证类型假设。没有泛型,这些假设就只存在于程序员的头脑中(或者如果幸运的话,还存在于代码注释中)。
- 消除强制类型转换。 泛型的一个附带好处是,消除源代码中的许多强制类型转换。这使得代码更加可读,并且减少了出错机会。
- 潜在的性能收益。 泛型为较大的优化带来可能。在泛型的初始实现中,编译器将强制类型转换(没有泛型的话,程序员会指定这些强制类型转换)插入生成的字节码中。但是更多类型信息可用于编译器这一事实,为未来版本的 JVM 的优化带来可能。由于泛型的实现方式,支持泛型(几乎)不需要 JVM 或类文件更改。所有工作都在编译器中完成,编译器生成类似于没有泛型(和强制类型转换)时所写的代码,只是更能确保类型安全而已。
3、泛型的定义和使用
- 泛型类
- 泛型方法
- 泛型接口
二、泛型基础
1、泛型类与泛型方法
1、泛型类
**泛型类就是把泛型定义在类上,用户使用该类的时候,才把类型明确下来。**这样的话,用户明确了什么类型,该类就代表着什么类型;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就不用担心强转的问题,运行时转换异常的问题了。
1 | public class test { |
2、泛型方法
泛型方法与泛型类稍有不同的地方是,类型参数也就是尖括号那一部分是写在返回值前面的。第一个 T 被称为类型参数,而方法中的 T 被称为参数化类型,它不是运行时真正的参数。最后声明的类型参数,其实也是可以当作返回值的类型的。
1 | public class Test1 { |
3、泛型类和泛型方法并存
1 | public class test { |
2、泛型继承关系
泛型类是拥有泛型这个特性的类,它本质上还是一个Java类,那么它就可以被继承。泛型继承分两种情况
- 子类明确泛型类的类型参数变量
- 子类不明确泛型类的类型参数变量
要注意的是实现类的要是重写父类的方法,返回值的类型是要和父类一样的;其次类上声明的泛形只对非静态成员有效
1 | public class test { |
3、泛型通配符
1、介绍
**常用的 T,E,K,V,?**本质上都是通配符,没啥区别,只不过是编码时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。比如代码中的 T ,我们可以换成 A-Z 之间的任何一个 字母都可以,并不会影响程序的正常运行,但是如果换成其他的字母代替 T ,在可读性上可能会弱一些。通常情况下,T,E,K,V,?是这样约定的:
- ?表示不确定的 java 类型
- T (type) 表示具体的一个java类型
- K V (key value) 分别代表java键值中的Key Value
- E (element) 代表Element
2、?无界通配符
对于不确定或者不关心实际要操作的类型,可以使用无限制通配符(尖括号里一个问号,即 <?> ),表示可以持有任何类型。无限定通配符经常与容器类配合使用,它其中的 ? 其实代表的是未知类型,所以涉及到 ? 时的操作,一定与具体类型无关。
3、上界通配符 < ? extends E>
上届:用 extends 关键字声明,表示参数化的类型可能是所指定的类型,或者是此类型的子类。
在类型参数中使用 extends 表示这个泛型中的参数必须是 E 或者 E 的子类,这样有两个好处:
- 如果传入的类型不是 E 或者 E 的子类,编译不成功
- 泛型中可以使用 E 的方法,要不然还得强转成 E 才能使用
1 | public class test { |
4、下界通配符 < ? super E>
下界: 用 super 进行声明,表示参数化的类型可能是所指定的类型,或者是此类型的父类型,直至 Object
在泛型的上限和下限中有一个原则:PECS(Producer Extends Consumer Super)
- 带有子类限定的可以从泛型读取【也就是—>(? extend T)】-------->Producer Extends
- 带有超类限定的可以从泛型写入【也就是—>(? super T)】-------->Consumer Super
5、通配符?和泛型方法T区别
使用原则:
- 如果参数之间的类型有依赖关系,或者返回值是与参数之间有依赖关系的。那么就使用泛型方法
- 如果没有依赖关系的,就使用通配符,通配符会灵活一些.
1 | //大多时候,我们都可以使用泛型方法来代替通配符 |
两者区别:
- 通过 T 来 确保 泛型参数的一致性
- 类型参数可以多重限定而通配符不行
- 通配符可以使用超类限定而类型参数不行
1 | //类型参数 T 只具有 一种 类型限定方式: |
三、泛型与虚拟机
1、类型擦除
泛型是 Java 1.5 版本才引进的概念,但是泛型代码能够很好地和之前版本的代码很好地兼容。这是因为泛型是提供给javac编译器使用的,它用于限定集合的输入类型,让编译器在源代码级别上,即挡住向集合中插入非法数据。但编译器编译完带有泛形的java程序后,生成的class文件中将不再带有泛形信息,以此使程序运行效率不受到影响,这个过程称之为“擦除”。
1 | public class test { |
类型擦除过程中,原始类型用第一个限定来替换类型变量,如果没有给定限定,就替换为Object
。例如User<T>
中的类型变量没有显示的限定,就会用Object
进行替换;如果声明了User<T extends Comparable>
,就会用Comparable
替换。
2、泛型转换重要结论
- 虚拟机中没有泛型,只有普通的类和方法
- 所有的类型参数都会替换为它们的限定类型
- 会合成桥方法来保持多态
- 为保持类型安全性,必要时会插人强制类型转换
3、泛型局限性
- 不能使用基本类型实例化类型参数
- 不能实例化类型参数
- 不可以实例化类型变量的数组
- 不可以定义泛型类的数组
- 不可以对泛型类型进行类型检测/转化
- 不可以抛出或捕获泛型异常
- 泛型类的静态类型变量/方法无效
- 类型擦除引发的冲突
参考文章
《Java核心技术卷1》
https://segmentfault.com/a/1190000014120746